淮北大地的节日风情
2017-10-27 11:09:12 来源:淮北日报 评论:0 点击:
淮北气候温暖湿润,土壤疏松肥沃,沟坡、溪旁等较湿润的地方生长着茱萸。茱萸香味浓郁,而且还有驱虫去湿、逐风御寒、消积食、治寒热的作用,淮北人自古以来一直笃信茱萸“避难消灾”的说法,在重阳节这一天折下茱萸佩带于臂上或插在头上,或作茱萸香囊佩带于身。
重阳糕
“中秋才过又重阳,更见花糕金黄黄。”重阳佳节正是北方农人们秋粮丰收、喜尝新粮的时候,人们便用新打下的秋粮制作成面饼、黍糕、花糕。淮北人特别青睐这种中间夹着青果、枣子之类干果的面点,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上一面纸做的小红旗,并点上烛灯,喜庆氛围更加浓郁。后来,随着蔗精的出现,淮北人均用糖面蒸制糖糕,使殷实的生活中又多了几分甜蜜。在制糕、食糕、赠糕的过程中,人们往往还赋予重阳糕以文化内涵。糕与高谐音,作为节日食品,民间吃糕便有了“步步登高”的吉祥之意。
赏菊花
农历九月俗称菊月,菊花凌霜不枯,傲雪而开,其千姿百态的艳容,傲然挺立的气质,使人倾慕。淮北人历来就有重阳日赏菊花的风俗,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起来。清末,临涣张楼诗社的一批老学究们喜欢重阳节这一天聚在一起,诗酒唱和。重阳节的晚上,月上树梢,人们饭后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,爬上附近的高坡高岗,点上火光,谈天说地,待鸡叫时分才回家。回家的路上顺道摘几把野菊花,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。
放风筝
“九月九,是重阳;放纸鸢,线爱长。”纸鸢即风筝,在淮北大地上,放风筝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,也成了重阳节人们最乐意做的一件快事。淮北人认为重阳放风筝就是“放吉祥”“放福气”,风筝飞得越好,则福气越浓。
骑竹马、晒秋
淮北农村里,儿童们在重阳节爱玩一种“骑竹马”的迎寒游戏。秋高气爽之日,以竹竿当作马骑于胯下,村里村外窜来窜去,大有“驰骋疆场”之势,孩子们乐此不疲。淮北的广大农村有重阳“晒秋”的习俗。人们借“重阳”以寓“阳光”,借“九九”以达“永久”,把秋天收获的蔬菜瓜果晾晒起来,以备“秋食冬用”。“九九风吹满天哮,重阳无雨一冬晴”,淮北人还有在重阳节占卜天气的风俗。
“秋风徐徐引丹桂,重阳九九送温暖。”在现代意义上,登高远眺、遍插茱萸之外,重阳节于淮北人而言,更多了一份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的深厚蕴义。节日前后,淮北人广泛开展敬老爱老活动,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、走进敬老院、走进孤寡老人家里,为老年人解决实际困难,并开展文化娱乐等系列服务活动。一些机关单位或民间团体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,开阔视野,交流感情,锻炼身体。这些活动丰富了老年人文化生活,营造了“老有所乐”的良好氛围,弘扬了“尊敬老人、关心老人”的良好道德风尚。
相关热词搜索:

评论排行
- ·种植苗圃走绿色致富路(13)